模拟评委评分系统,去掉一个最高分--JCI模拟评审应知应会---COP章节

admin_qifei 63 0

1.同质化医疗服务体现在哪些方面?涉及制度:《医疗服务管理规定》1.1不根据患者的经济支付能力、支付方式或费用支付确定患者获得的服务和治疗1.2患者在每时每刻(每周7天,每天24小时)都可以获得有资质的医务人员的服务和治疗。

1.3根据病情需要分配医疗资源1.4在全院范围内为患者提供相同服务水准的服务1.5相同护理服务需求的患者得到同级别的护理服务1.6保证同一科室在医院各个场所提供同质的医疗服务2.患者的诊疗计划如何制定?。

涉及制度:《综合诊疗计划管理制度》、《病例书写基本规范》、《院内会诊制度》、《院际会诊制度》2.1患者诊疗计划由医疗团队与患者及家属共同制定利用初步评估数据以及医师、护士和其他医务人员(营养、康复、心理、药剂等)定期重新评估的数据来确定治疗方案、护理和其他措施,安排先后顺序满足患者需求。

2.2内容包括诊断、治疗、护理、目标、健康教育、出院计划等2.3初始诊疗计划应在患者入院后24 小时内完成;术后诊疗计划由主刀或一助在24 小时内完成2.4诊疗计划应有可测量目标,如:根据正常心率、心律和血压,患者将恢复并维持足够的心输出量;在出院之前,患者通过胰岛素注射能展现适当的自我管理;患者受伤的腿部能够承受一定重量,患者可以使用标准助行器,从病床走到访客休息室等。

2.5更新或修订诊疗计划应在病程记录相应栏记录2.6综合诊疗计划由主诊医师、护理、手术团队医师、会诊医师、康复师、营养师、药师等共同制定3.院内会诊包括哪些,会诊时限是多长时间?涉及制度:《院内会诊制度》。

3.1院内会诊包括:科内会诊、科间会诊、多学科会诊、门诊会诊3.2按照紧迫性,分为急会诊及普通会诊3.3急会诊要求15分钟内必须到场,普通会诊要求24小时内完成4.会诊人员资质?涉及制度:《院内会诊制度》。

4.1急会诊人员:住院医师及以上职称医生担任4.2普通会诊人员:主治医师及以上职称医生担任4.3多学科会诊:科主任担任,如科主任不能到场,由科主任安排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医生担任5.医生如何规范下达医嘱?。

涉及制度:《医嘱制度》5.1医嘱由获得本院处方权的执业医师下达5.2新入院、转科、手术后患者的医嘱应在患者到达病房后2 小时内下达5.3急危重症患者入院后30 分钟下达医嘱5.4禁止使用电话医嘱,在患者情况紧急而急需处理、抢救及无菌操作时,方可下达口头医嘱。

5.5住院患者医嘱记录在住院病历中,麻醉过程中的医嘱记录在麻醉记录单门急诊患者医嘱记录在门急诊病历中5.6任何治疗医嘱都必须记入病历,包括实验室检查医嘱、给药、特定护理、营养治疗和康复治疗等;且须由具备资格的人员下达。

6.患者病情变化的主要内容?涉及制度:《病情变化患者的观察和报告制度》包括原有症状、体征明显加重或出现新发症状、体征,出现生命体征不稳定,出现检查或检验明显异常或危急值7.发生病情变化时的处理流程?涉及制度:《病情变化患者的观察和报告制度》

7.1成人患者:7.1.1单项异常,进行分析及处置,并记录于病历中7.1.2异常情况超过2项者,启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表》(《MEWS》),根据分值相应处理:0-4分:查找病因,对症处理;5-8分:请示上级/专科会诊;≥9分:准备抢救/转入ICU。

7.2儿童患者:7.2.1单项异常,进行分析及处置,并记录于病历中7.2.2异常情况超过2项者,启用《儿童早期预警评分表》(《PEWS》),根据分值相应处理:0-1分:无需处理,继续观察;2分:动态观察,酌情处理;3分:动态评估,分析处置;4分/增加2分:查找病因,立即处置;>4分/红区:进行抢救/转院。

8.我院确定的高危患者包括?高风险服务包括?涉及制度:《高危患者和高风险服务管理制度》8.1高危患者包括:8.1.1昏迷患者8.1.2依赖生命支持的患者8.1.3传染病患者8.1.4免疫抑制患者8.1.5

接受透析的患者8.1.6需要保护性约束的患者8.1.7化疗患者8.1.8易受伤患者群体(如年老体弱患者、非独立的儿童,因虐待或疏忽而处境危险的患者)8.2高风险服务包括:8.2.1中、深度镇静8.2.2。

麻醉和手术8.2.3血液透析8.2.4输血及血液制品8.2.5高危药品的使用8.2.6有创诊疗操作9.涉及到高危患者的制度有哪些?涉及制度:《高危患者和高风险服务管理制度》等《传染病患者医疗服务制度》、《化疗患者管理制度》、《昏迷患者服务管理制度》、《免疫抑制患者服务制度》、《生命支持患者服务制度》、《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患者服务制度》、《老年、儿童及残疾患者服务管理制度》、《受虐待或受忽视患者风险管理制度》、《血液净化患者服务制度》、《腹膜透析治疗管理规范》、《保护性约束制度》、《压疮风险管理制度》、《紧急医疗救护制度》。

10.涉及到高风险服务的制度有哪些?涉及制度:《高危患者和高风险服务管理制度》等《操作时中深度镇静管理制度》、《麻醉治疗制度》、《麻醉管理制度》、《围手术期管理制度》、《血液净化患者服务制度》、《临床用血管理制度》、《高警示药品管理制度》。

11.老年人、儿童、残疾人的定义是什么?涉及制度:《老年、儿童及残疾患者服务管理制度》11.1老年人:是指60周岁以上的人群11.2儿童:14周岁以下的患者11.3残疾人:主要是指患者存在的各种生理残疾,如行动不便、听说能力受损等。

12.儿童、老年患者看护要点?涉及制度:《老年、儿童及残疾患者服务管理制度》12.1儿童患者:12.1.1防跌倒/坠床12.1.2转运过程中应有专人陪护12.1.3防走失12.1.4接诊时注意患儿有无受到虐待或受到疏忽可能

12.1.5用药安全12.1.6儿童必须由其监护人或代理人签署知情同意书(14-18岁未未成年人,也应由监护人或代理人签署知情同意书)12.2老年患者:12.2.1防坠床12.2.2防跌倒12.2.3防走失

12.2.4防假牙误吸12.2.5转运过程的安全12.2.6皮肤保护12.2.7体位改变应缓慢12.2.8用药安全13. 受虐待或忽视的定义?涉及制度:《受虐待或受忽视患者风险管理制度》包括但不仅限于身体虐待、语言虐待、情感虐待、性虐待、忽视、遗弃、经济利用及侵害老年人合法权利等。

14.受虐待或忽视的患者包括?涉及制度:《受虐待或受忽视患者风险管理制度》包括老年人(年龄60周岁以上)尤其是体弱老人、儿童、残疾人及妇女患者,其前来就诊时要注意患者有无受到虐待的可能15. 如何判断受虐和受忽视?。

涉及制度:《受虐待或受忽视患者风险管理制度》15.1受虐:比如无法解释的淤青、挫伤;不同愈合阶段的骨折或挫伤;有受到性虐待、身体受伤的体征、性传播疾病的证据;见到家庭成员或照顾者时表现出恐惧感15.2受忽视:营养不良;个人卫生差,发生褥疮。

15.3性虐待:生殖器及周围异常16.对受虐或受忽视患者处理流程是什么?涉及制度:《受虐待或受忽视患者风险管理制度》16.1护士发现疑似患者,单独交流,告知权利,同时报告医生16.2医生确定后上报保卫处,由保卫处视情况报警。

16.3同时医护对受害者实施保护,并请相关科室会诊16.4详细记录患者病情及处理措施16.5配合警方做好取证工作17.我院昏迷患者服务规程有哪些规定?涉及制度:《昏迷患者服务管理制度》17.1严格执行身份核查制度。

17.2严格执行知情同意制度,向昏迷患者家属或法定代理人详细解释患者的病情、诊断、主要检查项目、治疗方案、风险、可替代方案、估计的预后和医疗费用等17.3认真进行病情评估,并制定诊疗计划,必要时请其他专科会诊。

17.4如代理人决定放弃抢救,需签署“拒绝或放弃治疗知情同意书”17.5每班做好病情交接18.我院生命支持患者服务规程有哪些规定?涉及制度:《生命支持患者服务制度》18.1严格执行身份核查制度18.2严格执行知情同意制度,向生命支持患者家属或法定代理人详细解释患者的病情、诊断、主要检查项目、治疗方案、风险、可替代方案、估计的预后和医疗费用等。

18.3认真进行病情评估,并制定诊疗计划,必要时请其他专科会诊18.4如代理人决定放弃抢救,需签署“拒绝或放弃治疗知情同意书”18.5每班做好病情交接18.6严格按照生命支持患者诊疗规程执行19.保护性约束患者包括?

涉及制度:《保护性约束管理制度》指针对有严重的精神症状、抑郁症、麻醉后、使用镇静类药物或其他原因引起的躁动患者,有伤人、自伤及自杀可能的患者,需加强监护并限制活动范围的患者20.使用保护性约束的指征?涉及制度:《保护性约束管理制度》

需要保护性约束的患者,其他帮助性措施(镇静、止痛和安慰、家属陪伴)无效的情况下,使用保护性约束21.使用保护性约束的观察和记录有什么要求?涉及制度:《保护性约束管理制度》护理人员加强对患者的观察,每小时巡视1次,评估约束部位皮肤、血液循环、约束具位置、患者生活上的需求、病情是否允许终止约束等,并每2小时在《约束具使用记录单》记录1次,每2小时定时松解1次,间歇15-30分钟,发现皮肤苍白、冰冷、肿胀、紫绀、麻木、刺痛时,应立即解除约束,并通知医生。

22.如院区内有人员发生心脏骤停,该如何处理?涉及制度:《紧急医疗救护制度》22.1第一目击员工:评估、基础生命支持并呼救22.2第二目击员工:拨打24016199(或66199)告知接线员具体情况:楼号+楼层+病区或部门、公共区域,xx事件,就近医疗单元推抢救车,协助开放气道并人工辅助通气。

22.3接线员(兼广播员):响铃3次内接电话1分钟内播放紧急广播3次22.4电梯员工:听到广播后,立即到达急救小组所在楼层等候紧急医疗救护小组(EMT):听到广播5分钟内到达事发地点并提供高级生命支持22.5

保安人员(应急小组):听到广播尽快赶到事发地点维持秩序,协助转运患者23.输血知情同意书如何签署?涉及制度:《临床用血管理制度》23.1次输血计划签署1次知情同意书23.2知情同意签字人:患者、授权人、监护人。

23.3无家属签名的、无自主意识的患者输血:医务处、总值班、主管领导签字24.关于输血申请的要求?涉及制度:《临床用血管理制度》24.1申请医师:主治医师及以上24.2核准医师:<800mL副主任医师及以上; 800-1600mL需科主任核准;≥1600mL需上报医务处。

24.3输血目的:提高血液携氧量、改善凝血功能、手术备血、抢救用血25.取血的注意事项?涉及制度:《临床用血管理制度》25.1取血核对双签字、“取血专用箱”取血25.2非紧急输血每次取血量:每次只能取1人次用血量:红细胞2u、血浆400ml、血小板1个治疗量、冷沉淀 12U。

25.3取回的血液制品,在室温下放置不得超过30分钟25.4以下情况不能取血:标签破损、血袋破损、血液异常(如:凝块、气泡等)、血液过期等26.血液输注要求?涉及制度:《临床用血管理制度》26.1取回血液尽快输注,室温下放置不得超过30分钟。

26.2血液内不得加入其他药物26.3输血前,需2名医护人员对交叉配血报告单及血袋标签各项内容进行核对,双人核对双签名26.4输血时,需2名医护人员在床旁核对患者各项信息,确认与交叉配血报告单相符26.5

输血过程中应先慢后快,严密观察有无输血不良反应27.患者自备饮食时,医务人员应做什么?涉及制度:《营养评估及干预制度》医务人员应告诉患者/家属有关食物禁忌,包括食物与药物相关作用等28.住院患者如何进行营养筛查与评估?。

涉及制度:《营养评估及干预制度》28.1筛查:护士在患者入院/转科后8小时内根据《营养风险筛查表》对患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并记录在患者入院护理评估单中28.2评估:28.2.1对于营养风险筛查<3分的患者(患儿营养风险筛查0分),说明无营养风险,由责任护士至少每周对患者进行营养评估1次并记录在护理记录中。

28.2.2对于营养风险筛查≥3分的患者(患儿营养风险筛查1-3分),说明有营养风险,护士需及时通知主诊医师,主诊医师应进行全面病情评估和营养风险评估,将评估情况记入《营养评估及监测记录单》中,并根据评估结果给予营养干预。

28.2.3对于营养风险筛查=7分的患者(患儿营养风险筛查≥4分),说明营养风险高,护士需及时通知主诊医师,主诊医师应24小时内邀请营养医师进行会诊,并根据会诊意见给予个体化的营养干预29.对于营养不良的患者如何进行营养干预?。

涉及制度:《营养评估及干预制度》29.1干预人群:营养评估后确定为营养不良的患者应进行营养干预29.2干预目标:营养不良治疗的基本要求应该是满足能量、蛋白质、液体及微量营养素的目标需要量,即要求四达标29.3

干预原则:营养不良的规范治疗应该遵循五阶梯治疗原则:首先选择营养教育,然后依次向上晋级选择口服营养补充、全肠内营养、部分肠外营养、全肠外营养当下一阶梯不能满足60% 目标能量需求3-5 天时,应该选择上一阶梯。

30.住院患者的评估、记录及再评估怎么做?涉及制度:《疼痛管理制度》30.1疼痛评分≤3分,护士每日评估1次并记录30.2疼痛评分4-6分,护士每班评估1次并记录,主诊医师根据病情给予相应治疗,并记录在病程中,直至疼痛评分≤3分。

30.3疼痛评分≥7分,护士每小时评估1次,主诊医师进行治疗并记录,直至疼痛评分≤3分护士将疼痛评估结果分4次记录于体温单31.对临终关怀患者提供的服务包括?涉及制度:《临终关怀制度》31.1充分告知,尊重患者及家属医疗决策权,若家属放弃抢救,签署《拒绝/放弃抢救知情同意书》。

31.2将患者调至符合临终关怀要求房间31.3积极并适当处理原发病,控制疼痛,进行营养支持治疗31.4尊重患者及家属的信仰和价值观,对有特殊宗教需求患者提供方便31.5对存在心理障碍的患者或家属,提供心理疏导,必要时请心理科会诊。

32.都哪些科室有化疗权限?涉及制度:《化疗患者管理制度》肿瘤内科(放疗科)、血液科、呼吸内科、神经外科、胸外科、普外科、骨与软组织肿瘤科、泌尿外科、妇科33.什么级别的医师具有化疗资质?涉及制度:《化疗患者管理制度。

》肿瘤专科医师:具有主治医师以上资格,至少在本科室实际开展临床工作一年且参加医院组织的化疗药物安全使用和管理培训考核合格者,科独立开具化疗药物处方非肿瘤专科医师:取得主治医师资格三年以上,参加医院组织的化疗药物安全使用和管理培训考核合格并备案者,可独立开具化疗药物处方。

34.我院哪些科室可以收治传染病患者?涉及制度:《传染病患者医疗服务制度》我院开设感染性疾病科和皮肤科,收治服务指南中规定的传染性疾病患者35.当医护人员怀疑患者为传染病时,采取什么措施?涉及制度:《传染病患者医疗服务制度》。

如怀疑患者为传染病,自己采取相应隔离措施并请感染科医师会诊如会诊后决定不需转院的患者,需转入感染疾病科治疗如会诊后认为必须转院者需报告医务处,由医务处联系传染病专科医院医师会诊,决定转诊事宜需用专业急救车辆转运患者,并做好转运防护及隔离病房、转运车辆的终末消毒。

36.免疫抑制患者的护理要点是什么?涉及制度:《免疫抑制患者服务制度》36.1护士严格执行医嘱36.2熟悉各种药物的主要不良反应36.3使用免疫抑制治疗后,注意宣教36.4做好预防感染的防护措施,如非必须,尽量避免损伤人体机械性(生理性)屏障(如长期留置导管、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外伤等)。

37.当发生急危重症抢救流程是什么?涉及制度:《急危重症患者抢救制度》 37.1当发生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时,主诊医师需立即上报科主任37.2抢救工作由科主任或主诊医师负责主持,上述人员不在场,则由在场的最高(职称)级别医师主持,并及时报告科主任。

37.3医护人员需分工明确,紧密合作,遵从主持抢救医师的医嘱37.4多学科协同抢救需及时报告医务处37.5完成抢救需6小时内完成抢救记录38.如果患者有器官捐献想法,需和哪个部门联系?涉及制度:《人体器官捐献工作制度》。

需要和我院“医务处”联系39.病历书写总体要求39.1所有医疗文书、签名都要求记录日期时间,具体到分钟特别是患方签名,如入院病情确认、各知情同意书等(医保单子可以不签时间)39.2各类评估记录时间结果医护一致。

模拟评委评分系统,去掉一个最高分--JCI模拟评审应知应会---COP章节

40.入院记录要求40.1入院24小时内完成(补充诊断除外);40.2既往史中入院前用药清单,具体要求按模板填写,可以填写无或不详,但该项不能删除;40.3外伤手术史要求记录何时因何接受何手术,特殊的要记录术后情况。

40.4患者为育龄妇女婚育史中须注明是否为孕期或哺乳期40.5病情确定患者签名须写日期时间40.6外院辅助检查:外院辅助检查结果需要记录医疗机构、检查日期、检查号、检查报告结果复印件(如果只有照片无检查结果的标注“阅片示”然后描述照片情况)。

采用的辅助检查结果不得超过30天40.7入院时疼痛和营养评估结果记入入院记录,与护理评估一致40.8专科情况与常规体格检查前后一致41.病程记录要求41.1首次病程记录:填写要求见模板提示及范例,患者入院8小时内完成,主诊医师书写或住院医师书写主诊医师审核签名。

根据 《诊断学》标准按模板书写41.1.1病例特点:既往史除既往疾病史外还需记录过敏史、既往手术史以及有诊断的意义的既往情况等41.1.2初步诊断:诊断为多项时,主次分明41.1.3拟诊讨论:诊断依据可以统一描述也可以分开描述;针对主要诊断进行鉴别诊断。

41.1.4诊疗计划41.1.4.1护理常规:填写护理级别和科室护理常规41.1.4.2检查计划:描述检查项目及完成时限41.1.4.3治疗计划:不能简单书写治疗原则,要求提出具体治疗措施,包括使用药物通用名、目的、用法用量,拟施手术名称等。

初步诊断、治疗方案不十分明确的可以描述具体诊断性治疗方案或对症治疗方案等41.1.4.4饮食康复计划:饮食计划按医嘱记录,康复计划是指入院后患者的活动指导等41.1.4.5出院计划:入院时预计住院天数,初步诊断不明预计明确诊断时间,危重患者预计病情稳定、病情好转时间,临终患者可以注明病情危重有死亡可能;出院标准是指预计出院时的预期;出院特殊需求是指预计出院后续情况,包括继续口服药物治疗、准备器具辅助活动、转运等有必要提前准备的需求,没有可以不填并删除“出院特殊需求”。

41.1.4.6主诊医师既为诊疗计划制定者,副主任医师及以上担任41.2上级医师查房记录上级医师首次查房记录患者入院48小时内完成,内容包括:扼要病史、补充病史、确定诊断、病情分析、诊疗意见等查房医师由主诊医师担任并确定诊断;特殊情况时,由主诊医师记录、查房医师非主诊医师,则在该记录最后注明“查房医师和主诊医师共同确定诊断并制定诊疗计划”。

41.3日常病程记录每天至少1次,内容包括所有的诊疗措施及效果、医嘱更改及理由、检查结果及分析、评估特别是疼痛、营养、心理评估结果及处理、向患者及其近亲属告知的重要事项等其中所有的诊疗计划更新都需要主诊医师审核签名。

41.4转入记录、主诊医师更换接班记录患者转入、接手患者后8小时内完成,转入、主诊医师更换接班诊疗计划按首程诊疗计划要求书写41.5阶段小结患者住院每30天至少有1份阶段小结主诊医师更换交接班记录、转科记录可替代阶段小结。

41.6会诊记录普通会诊申请发出后24小时内完成;急会诊10分钟内到场,会诊结束后即刻完成会诊记录会诊后申请会诊医师在病程记录中记录会诊意见执行情况42.围手术期记录要求所有介入治疗算手术,所有有创操作按手术管理。

42.1术前小结42.1.1术前24小时内完成,急诊手术可不写术前小结但术前小节中所有项目须记入该患者首次病程记录主诊医师书写或住院医师书写主诊医师审核签名42.1.2术前小结完成后延期手术的需在正式手术前24小时内再次书写术前小结。

42.1.3简要病情要求包括症状、体征,化验、影像学等辅助检查结果42.1.4不能将病名列为手术指征42.1.5注意事项中术前准备情况包括备皮,备血(种类、血型、量),皮试,术前用药等42.1.6术者术前查看患者情况包含心理评估、宗教文化评估等。

42.2术后首次病程记录42.2.1术后患者出手术室前完成,如果外科医师陪同患者从手术室转移至下一个部门或治疗区,则术后首次病程记录可于该部门或治疗区内完成;术者书写,特殊情况下一助书写术者审核签名(包括外请专家)。

42.2.2手术经过、术中出现的情况及处理记录要求见手术记录部分,重叠部分按模板填写42.2.3术中输血成分按输血相关制度准确记录输血成分和输血量42.2.4植入物要求记录名称、型号、数量、厂家42.2.5

术中冰冻要求记录送检标本情况,病理号,冰冻结果42.2.6术后处理措施需满足患者术后即时需求42.3手术记录42.3.1手术后24小时内完成术者本人书写,特殊情况下由第一助手书写,术者审核签名(包括外请专家)。

42.3.2手术经过、术中出现的情况及处理记录以下内容:42.3.2.1术时患者体位,消毒方法,切口部位、方向、长度,止血方式42.3.2.2病变部位、大小、比邻关系,肿瘤有无转移、淋巴结等42.3.2.3。

手术步骤,病变名称及范围,吻合口大小及吻合方法,缝线名称及型号,引流材料名称、数目及放置位置;植入物名称、型号、数量、厂家(产品信息条形码要贴入病历);必要时绘图说明42.3.2.4术毕敷料、器械清点情况。

42.3.2.5送检化验,包括培养、冰冻、大病理标本名称及病理标本肉眼所见情况42.3.2.6术中病人情况、失血输血量、用药,特殊处理及抢救,42.3.2.7麻醉情况及效果42.3.2.8如改变原手术计划,术中更改术式、需增加手术内容或扩大手术范围时,需阐明理由,并告知患方,重新填写手术知情同意书后实施新的手术方案。

42.3.3一台手术需由多个科室、多名手术者完成的,由手术者分别书写所做手术的手术记录,不能由一名手术者全部书写42.4有创操作前小结:参照术前小结要求,按照模板书写42.5有创操作记录42.5.1术者操作完成即刻书写。

42.5.2操作经过和结果:按《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操作并记录要记录体位、部位及依据,消毒方法、步骤及范围,麻醉药品种类、浓度、用量和麻醉方法,取标本的量、性状和送检项目,操作后处理措施42.5.3患者一般情况中记录操作过程是否顺利,术中和术后生命体征及患者耐受情况,有无不良反应。

42.5.4操作后注意事项记录术后观察指标、重点、注意事项及是否向患者说明。42.5.5有创操作记录接续在病程记录中,无需单独一页;如果是检查报告的形式,则检查报告必须包含以上所有要素。